公共管理学院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工程  学科科研  党建之窗  学生园地  常用文件  校友园地  首页  学院概况  党群工作  本科教育  研究生教育  学科科研  学团工作  师资队伍  人事人才  国际交流  校友之家  中国第三次分配研究院  首页  新闻通知  师资队伍  招生信息  教学培养  学位管理  学员活动  校友之家 
 

学院新闻

通知公告

教育教学

科学研究

党群工会

公益慈善特色

   
于秀琴院长在学校“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总结汇报会”上的讲话
2018年12月29日 16:50  

高瞻远瞩  扎实推进--教育思想学习体会

2018年9月10日是我国第三十四个教师节,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并发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要讲话。他强调,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校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采用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落实习主席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我院依据目前的现状,高瞻远瞩,超前谋划;主动作为,扎实推进。

一、认真学习习近平主席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采用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

学校组织的集体学习共五次,分别是:10月15日,刘小强(江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教务处处长)主讲的《实践与反思:一流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与观点》;10月18日宣勇(浙江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校党委书记)主讲的《大学学科建设的基本问题》;10月27日靳俊喜(重庆工商大学教务处处长)主讲《本科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若干问题的认识》;11月2日蒋宗礼(北京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主讲《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12月13日别敦荣(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主讲《学习全教会精神,建设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自学的主要内容:李志民(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主讲的《教育信息化与高等教育改革》;马海泉(《中国高校科技》杂志执行总编)主讲的《科学研究如何支撑和引领高等教育发展》、《把握新时代,担当高等教育新使命》;郭位(香港城市大学校长)主讲的《高等教育与创新》。

二、学习体会

经过三个月多的集中学习和自学,对高等教育理念,高等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创新教育、教师社会地位,特色发展的历史使命等有了较深的体会。

1、停留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不变难以生存

教育理念即关于教育方法的观念,是教育主体在教学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包括教育宗旨、教育使命、教育目的、教育理想、教育目标、教育要求、教育原则等内容。21世纪高等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力培养学生新时代的责任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弘扬劳动精神、科学精神,能适应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为此,高校教师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推进“互联网+”能力培养的现代化教学改革,“专业+”特色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紧跟时代步伐,为中国新时代高校发展做出贡献。

2、教育创新是永恒的主题

知识经济时代的制胜法宝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而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是在于高等教育。我校目前的教学大多属于“遗传型”的,把知识从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与创新教育相距甚远。这需要把基础知识创新和专业能力创新作为衡量教师的重要指标,为此,重视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合作精神的培养尤为重要;推进教育过程中全面运用“互联网+”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能力提升,促进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3、主动积极奉献才能配有较高的社会声望

习近平主席说,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此,教师应拿出“洪荒之力”,用自己的奋斗精神去影响、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敢于担当的责任感,不懈奋斗的精神,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教师的主动积极奉献才能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

4、理顺科研、教学、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性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型国家需要建立系列创新体系,其中技术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动力源,而高等教育承担着技术创新的重要职责,所以,科学研究支撑和引领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领域的复杂性导致大学结构的复杂性,当然教学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和根基,科研和教学的最终落脚点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上,而教师水平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为此,教师的创新能力既是科研和教学创新能力的体现,又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据此,评价一个高校是否是一流学校关键看,有没有一流的教师、一流的学科和培养出一流的学生,“四个一流”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缺一不可。

5、勇于承担新时代高校特色发展的历史使命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高瞻远瞩,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建设财富管理特色的高水平开放式财经类大学,加快推进“互联网+”能力培养的现代化教学改革,“专业+”特色发展的人才培养创新教育,不断使我校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

三、未来发展规划

(一)五年规划

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加快形成有特色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结合公共管理学院的现状,凝练公益慈善事业管理为学院发展特色;遵循学科建设的基本规律,明确建设主体和发展战略目标,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促进学科特色发展和高水平提升;将公益慈善扎根于中国特色的土壤中,融合国际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推动我国公益慈善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培养中国的公益慈善学派,将学生培养成具有黄埔军校意义的公益慈善事业管理精英;同时鼓励教师出国做访问学者,打造国内领先的公益慈善研究领域,抢占公益慈善研究的制高点。其基本目标,应当是建设经世致用、引领社会、中国优势、国内一流的公益慈善特色的公共管理学科。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落实山东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提出的,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认真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三步走”奋斗目标,扎实推进《山东工商学院关于加强财富管理特色建设的意见》,坚持公益慈善事业管理特色凝练和开放办学导向;高瞻远瞩,以一流学科建设为目标,以目标管理考核为抓手,扎实推进公益慈善特色的公共管理学科建设。

(三)工作思路

公共管理学院将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特色发展”为主线,以“师、生”为主体,以新旧功能转换服务为契机,以公益慈善管理特色凝炼为重点;站在国内外优势教育资源上,高瞻远瞩,超前谋划,特色融合发展;扎实推进教学改革,尤其是课堂革命,全面提高教书育人能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深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机制;创新开放办学新路径,提高影响力;重视公共管理一级硕士点建设,紧紧围绕省级专业群建设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任务分解,以目标管理考核、绩效工资改革为动力,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推行项目化管理模式,强化督查落实,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四)2019年工作重点

1深入开展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  

引进符合专业发展的博士、副教授、教授不同层次人才,弥补学院高职称力量的不足;重视引进公益慈善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高层次教师,提升师资队伍科研力量;聘请校外实践教师,增强实践性教学效果;帮助并鼓励教师到美国哈佛大学、英国高校等作访问学者;注重教师公益慈善事业管理教学团队、科研团队、服务社会团队的培养,为优秀教师成长提供平台和环境。

2、推行项目管理模式,强化课堂革命。

“特色发展”就是凸显公益慈善管理特色发展为主线,吸收国内外资源,创新开放办学新路径。将特色发展作为一个项目,组建团队;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国内外高校合作,建设高水平开放式有特色的公共管理学科。

(1)推行特色发展和专业群项目管理模式

结合特色发展思路、省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群建设目标任务,以项目的形式(目标、内容要求等)分工给老师,配合学校的目标管理考核和绩效工资管理办法,使老师们的奋斗有要求、有目标、有考核。

(2)加强公益慈善事业管理本科、硕士课程体系项目建设

依据公益慈善事业管理本科、硕士人才培养方案,将课程体系以项目形式,组建团队;以项目形式加强“能力开发”为核心的系列教材建设,完成第一本《公益慈善项目管理能力开发》教材编著,酝酿第二本特色教材大纲;将建设目标规范化,目标分解给每位教师,督查落实。

(3)构建“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保障机制

以省级课题立项——“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公益慈善事业管理本科教育为例,研究公益慈善事业管理本科专业的社会需求以及用人单位所“需”的能力体系和能力层级体系;探索能力导向的公益慈善事业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及质量保障机制研究;研究嵌入行为学习法等,举办全国范围的“互联网+”能力开发的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1次。

(4)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研究“互联网+”运行机制,打造线上课程的平台,突出“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引导教师转变现代教学理念,加大师生线上交流互动力度;编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系列教材,将课程建设+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研究+线上教学平台建设一体化思路研究,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推出1-2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示范带动课程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建设公共危机管理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

(5)把课堂革命放在首位

结合教育部人才培养要求以及我院公益慈善特色,充分考虑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和提升,落脚到课堂教学内容、形式等的革命上,举办课堂革命研讨会1次;鼓励教师课堂革命先试先行,发表课堂革命经验推广的论文。

3、学科、科研特色凝练

积极配合学校第四轮学科建设规划,适应新时代发展潮流,高瞻远瞩,凝练学科方向,定特色、定方向、定团队,筹划公益慈善管理融入公共管理学科特色发展方向。发挥学术团队的力量,打造科研精品;积极组织专家进行课题申报的严谨论证,提供申报课题的成功率;重视科研人才培育,鼓励教师积极申报省部级以上奖项。举办全国范围的“公益慈善+”特色发展学术研讨会1次。

4、构建产学研协同育人新机制

建立与用人部门合作更加紧密的产学研人才培养机制;与相关部门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标准,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健全教师队伍协同机制,鼓励新引进的博士去社会岗位挂职锻炼,增加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双向交流,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推动人社部、环保部、民政部、公益慈善组织等与我院搭建师生实习岗位需求对接网络平台,征集、发布企业和师生实习需求信息,为师生实习实践提供服务。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大力推动与国际公益学院、中华少年救助慈善基金会等行业部门共同建设实践教育基地,切实加强实习过程管理,健全合作共赢、开放共享的实践育人机制。

5、深化国际合作育人机制

加强与美国、英国以及东南亚国家的高校开展联合培养,支持中外高校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推荐1-3名优秀老师分别去美国、英国做访问学者,组织教研室主任到国外知名高校走访学习,开阔视野,转化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加快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宽广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人才。

                                                                                                公共管理学院

                                                                                                 2018.12.27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山东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山东工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滨海中路191号综合楼11层


电话:0535-6904949  邮编:26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