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logo.png

首页

公益慈善学院

首页 > 公益慈善学院 > 正文

专家观点|正确认识公益慈善
2020-02-03 13:22 山东工商学院 白光昭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 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 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在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在实现十四 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的进程中,公益慈善的地位作用必将日益突出,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理论研究,提高认识水平,在实践中大 力推动。

   

() 必然性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重视发挥 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会议决定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项制度并列,都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做出的新概括,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经 济制度内涵做出的重要发展和深化。由此可 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作为分配制度历史上第一次成为了我国基本经 济制度的重要内容。而关于分配制度,要求在重视传统的第一次分配和第二次分配的同时,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而关于第三次分配,则强调了要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这样,公益慈善和第三次分配被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即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出发,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指出,要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 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要完善再分配机制,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 准性。同时再次强调,要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

第三次分配是相对于第一次分配和第二 次分配而言的,第一次分配强调的是市场的作 用,第二次分配强调的是政府的作用。人们通 常把市场的作用称作看不见的手,把政府的 作用称作看得见的手。资本主义从萌芽开 始,就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市场的力 量。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问世以来,人们对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 用日益迷信,但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深刻证明,特别是 20 世纪 30 年代大萧条时期,人们更 加清楚地发现市场不是万能的,政府的作用也是十分必要的。当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 通论》问世以后,人们对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依靠有加,并且屡试不爽,尤其是在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政府更是成了救世主

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主要依靠政府的力量,几乎完全忽视市场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市场的重要性认识日益深化,市 场的作用不断得到强化,我们所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主要得益于两只手作用的协调发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公益事业,公益的作用突显了出来,我们有充分的理 由相信,发挥好市场、政府和公益 3 个方面的作用,会使中国经济的发展更加稳定、健康和充满活力,行稳致远,以德治国也将进入新境界。 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从此进入了从两只手三足鼎力的时代,要强调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和有力公益的协同作用。

随着社会财富的增长,慈善等公益事业会相应地活跃起来,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央 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20201219日表示,我国全年经济总量将突破100万亿元。人均达到1万美元左右,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社会的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人均财富达到一定水平,特别是社会上涌 现出大批经济效益好的大企业和大批成功的 企业家,强调公益慈善的时机就成熟了。越来 越多的企业和企业家以及普通大众,有能力、有意愿从事社会公益事业,通过建立基金会、捐赠等慈善方式,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参 与社会治理。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慈善等社 会公益事业,但只有在经济发展达到相当的水平,公益慈善对社会财富分配产生重要影响的 时候,强调第三次分配和公益慈善才具有重要意义。

在人类社会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公益慈善一直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如影随 形地相伴而生,这既是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结果,也是人们精神文明进步的结果。当我们强调公益慈善必然性的时候,我们也在强调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但我们绝不能陷入宿命 论,被动地等待规律发生作用,而是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能动地去顺应规律和利用规律,促使规律发挥现实作用,向更有利的方向发展。所以我们要扩大宣传,加 强教育,大力引导,激发人们的公益慈善精神,使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公益慈善活动中来。

   

() 主导性

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把慈善单独列举出来,一方面说明慈善只是公益事业的一部分内容而不是全部,另一方面也说明慈善在社会公益事业 中的突出重要性。中国人的习惯通常是把公益慈善合而用之,在不严格讲究学理的情况下,在叙述中为方便起见,一般可以笼统地使用公益慈善的概念。

从组织的角度,公益慈善机构属于非政府、非营利的组织,是第三部门。相对于市场和政府,公益慈善具有特殊作用。通常情况下,第三次分配主要是在道德、文化、习惯等影 响下,社会力量自愿通过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行动等方式,进行扶贫济困、关怀弱势群 体等,是对再分配的有益补充。中外历史的经验启示我们,在经济社会还不十分发达时候,公益慈善事业也不可能发达,相对于政府和市场,公益慈善往往起着辅助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文明程度的提升, 公益慈善的力量不断壮大,其作用范围日益拓 展,能力日益增强,在许多方面逐渐起着越来 越重要的作用,在诸如公益设施、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生态文明、教育科研、社会福利、养老 敬老等许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对社会的 文明进步不仅仅是起到补充、辅助的作用,还可以在引领社会文明风尚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主导作用。

我们要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重视发挥第 三次分配的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社会各界,包括理论界,需要共同努力,大胆开 拓,要认清第三次分配和公益慈善的功能作用,实现三次分配共同发挥作用、充分发挥各 自不可替代的不同作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建设。

   

() 民间性

第一次分配主要由企业进行,依靠市场,强调效率; 第二次分配主要由政府进行,通过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手段,注重公平; 第三次分配主要通过公益组织进行,通过开展捐赠 等公益活动,主要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和奉献的精神。

企业是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支撑力量。要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的第一责任是创造价值,增加利润,但赚钱绝不是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成功的企业,不仅是经营管理的典范,也需要成为履行社会责任的先进模范。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大都设立专门的机构,具体负责企业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相关事务,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升企业社会形象和品牌价值,扩大企业社会知名度。

企业家是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许多公益慈善事业都是企业家把自己财富的 一部分奉献出来推动的。公益慈善精神是企业家的重要素质,衡量一个企业家是否优秀,既要看其所负责的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即看他的企业在实力排行榜上的情况,也要看他个人在公益慈善榜上的排名。社会要加强宣传引导,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鼓励企业家从事公益慈善事业,尊敬为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做出 贡献的企业家。企业家自己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积极主动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要正确认识和理性对待公益慈善事业的民间性。民间性不是不要政府,陷入无政府主义。恰恰相反,公益慈善事业要实现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保证正确的发展方向,必须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严格监管。

首先是引导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显著优势,是政府具有强大的动员能力,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和 其它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业一样,必须得到政府的大力推动,否则,只靠民间力量的自我 发展,很难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的公益慈善事 业还面临许多困难,全社会还没有形成健康有 利的环境氛围,法律、政策、制度、人才等存在许多制约。需要政府在全社会大张旗鼓地弘扬公益慈善精神,引导提高公益慈善意识,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公益慈善活动,为公益慈 善事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其次是维护法制环境。政府要充分发挥法制权威,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法制环境。 加强立法,建立健全促进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严格执法,维护合法权益,打击非法行为。强化日常监管,严格登记、监管、 执法等行政行为。

公益慈善的民间性,还体现在政府对公益 慈善的参与方式方法上。政府要大力支持公 益慈善事业的发展,但不一定要直接办公益,而应该创造条件,让公益慈善机构本身能够茁壮成长、健康发展。

   

(四) 公益性

公益慈善事业的公益性,是指其利他性,是为了一个群体、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及至全 人类的公共利益,而不是为了商业利益。但公益性、非营利性并不是完全否定必要的经济收益。小的公益善款可以设立专项基金项目,往往可以通过本金使用,直接投入到具体公益慈 善活动,本金使用完项目即宣告结束。但较大的公益善款往往要设立专门的基金会,通常不运用本金直接开展公益项目,而是通过运用本 金的投资,实现保值增值,并主要靠投资收益 开展项目,进行长期运作。

公益性、非营利性也十分强调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即政府通过转变职能,逐渐回归政府职能本原,而把那些可以由社会组织承担的部分,通过向公益组织购买服务,实现公共服务的目的,而不再由自己直接提供服务。政府购买公益服务的方式,是国际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惯例。这种方式,可以极大地减轻政府的负担,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同时,还可以很好地体现政府对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视和支持,增加公益组织的经费来源,提高专业水平,促进公益慈善组织尽快发展壮大。

社会企业是近年来兴起的新生事物,这类企业首先是企业,即是企业法人,按照企业来 组建和运营。但这类企业又不同于一般的传统企业,根本不同在于这类企业的发展目标不是利润的最大化,企业的盈利主要不是用于股东分红,而是用于公益慈善事业,或者用于再 投资,进而进一步用于公益慈善事业。

善经济的概念近年来也日益引起了人们 的关注。除了社会企业本身,老龄事业、社会 福利事业等,都可以成为善经济。生态文明、 环境保护等项目,都可以采取公益的方式解决,既可以创造社会价值,也可以创造经济价值。公益性与商业性、赢利性可以很好地结合 起来,而并不是绝对的对立、互相排斥。同时,我们看到,随着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从事公益慈善事业,也一定程度地促进了社会就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到目前为止,我国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的人员有一千万左右。

   

() 自愿性

从事公益慈善必须出于自愿,不能被强迫。更多的企业和社会成员参与到公益慈善事业中来,从根本上体现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发达的公益慈善事业,是道德力量的作用,而政府公共服务体现的是行政力量的作用,其背后是政府的强制力。这也是公益事业与政府行为在从事公共服务方面的根本区别。

经济增长是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基础,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 社会财富的积累为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要加强和扩大公益慈善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公益观,提高全社会的公益慈善意识,形成浓厚的公益 慈善氛围,从而有更多的企业和个人自觉自愿从事公益慈善活动,公益慈善事业才能持续健 康发展。公益慈善越发展,社会越文明进步; 社会越文明进步,公益慈善事业也就会越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互相促进。

随着我国社会财富的增长,财富管理行业正方兴未艾,公益慈善事业也已经成为财富管理行业的重要方面。公益慈善事业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富裕家族的日益关注,成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成为个人和家族分配财富的重要选择,成为家族传承的重 要内容。金融机构和其它新兴专业财富管理机构,在财富管理服务中,大都开展了公益慈善服务内容,为客户全面合理配置资产,既保证财富的保值增值,又积极投入公益慈善活动,为个人、家族、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维护良好声誉,增加无形资产。

   

() 大众性

公益慈善的主体力量,应该是最广泛的大众,这就是公益慈善事业的大众性。社会的高度文明表现在许多方面,其中,公益慈善精神是极其重要的内容。社会成员对公益慈善参与的程度,即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企业家等富裕人士由于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在公益慈善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特别是在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国家、地区,在经济不发达的发展阶段,尤其如此。但公益慈善不应该仅仅是富人们的事情,每个社会成员都要树立公益慈善意识,提高公 益慈善的自觉性。只有当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慈善事业中来,公益慈善事业才能够健康持续发展,才能够促进社会向更高层次、更高文明进步。

公益慈善不仅是金钱和物质的事情,更是精神和道德的事情。关键在于全社会要形成广泛的仁爱、慈善的意识,对公益的参与,既可以是金钱的捐献,也可以是自愿服务等各种奉献的表达。

公益慈善应该成为全社会普遍的价值观,成为一种社会理念,一种社会风尚。要发动更 多的人参与到公益慈善事业中来,不仅是更多的富人,也包括更多的普通民众。提倡人人公益,人人参与,人人奉献,人人受益; 即人人都 要关心他人,热爱祖国,奉献社会。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都要有公益慈善精神。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我国实现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跨越,展望十四五2035经济社会发展远景目标,在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必将为公益慈善事业的大发展打下坚实的客观基础。全社会都需要共同努力,把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巨大潜能有序地化作现实力量,促进 公益慈善事业广泛地、健康地、生机勃勃地发 展起来。

   

() 专业性

面对公益慈善事业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公益慈善的专业性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 视。公益慈善事业的管理人员、普通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有较强的爱心,还需要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公益慈善活动从资金的募集、运营,到项目的策划、实施、监督,再到人员的招募和管理等等,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从总体而言如此,到每一个具体项目也是如此,如养老、助残、救助、救治、卫生、环保等,都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也需要专业的管理技能。

我国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的人员约有一千万人,同时,我们要看到,如果有更多的人愿意 从事公益慈善事业,不仅有利于公益慈善事业 本身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公益慈善事业,既包括传统的扶贫济困的社会工作,也越来越多的涉及资金运作等金融、商业事务,需要更多全方位、多层次的专业人才。

因此,需要大力推进公益慈善的专业化。 要加快公益慈善教育的发展,开展相应的在职教育、学历教育,加强对公益慈善管理人员和技术员甚至自愿者的教育、培训、训练。要在高等教育中开设公益慈善专业,加强相关理论研究,加快人才培养,既要开展系统的学历教 育,也要开展急需的专业培训,为公益慈善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 创新性

进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 阶段,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 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十九届 五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 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创新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技术创新,另一方面是制度和机制的创新,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文化创新相结合,推动发展 方式向依靠持续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转变,促进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精细、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

公益慈善事业从内容到形式,都需要与时俱进,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互联网的应用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带来了空前的挑战。面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我们要趋 利避害,顺势而为,促进公益慈善事业更好地发展。

技术的进步,使得公益慈善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革。当今时代,利用先进方便的信息通 信手段,人们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参与公益慈善活动。同时,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方式也更加方便灵活,这样就使得公益慈善的大众性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会鼓励 引导更多的人们参与到公益慈善中来。

当然,互联网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也为一些不法之徒的不法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诈捐”“骗捐”“强捐等乱象时有发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必须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提高防范意识,严厉打击不法行为,营造良好的公益慈善网络生态环境。公益慈善制度和机制的创新,不仅表现在与时俱进,更主要的是体现中国特色。公益慈善事业已经被上升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代化的高度来对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组成部分,必然要坚持中国特色。

   

() 自律性

公益慈善组织的自律性,是指其要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独立自主地按照章程开展活动。公益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是其存在的根本,没有了公信力,公益慈善组织就无法生存下去。

他律很重要,但自律是根本。增强公益慈善组织运行的规范、公开、透明,是其取得公信力的必由之路。监管部门要强化履职责任,加强监督管理。公益慈善组织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内部管理,提高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特别是注重引进专业人才,强化专业培训,提升专业素质。

公益慈善组织要正确处理与慈善家的关系,既要尊重慈善家的意愿,又要恪守公益的原则。慈善家也要尊重公益慈善机构的独立性、自主性,不干预公益慈善机构的具体事务,保障其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

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政府、企业、民众、媒体、慈善家、公益组织本身等,都要共同努力。只有形成良好的整体氛围,才能不断提升公益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力,使其树立良好社会形象,才能保障公益慈善事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十) 国际性

现代公益慈善事业,许多国家的发展较为成熟,也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学习和 借鉴。当然,在虚心学习借鉴的同时,我们必须坚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的公益慈善道路。

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时代,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社 会、生态等各个方面,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了一 起,这就决定了公益慈善事业也日益国际化。公益慈善的国际交流合作具有广泛的空间,如 应对老年社会、消除贫困、减灾防灾、气候变 化、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控、网络安全等许多方 面,都需要全世界共同面对。特别是在人才交流、经验共享、教育培训等许多方面,都需要加 强国际合作。我们必须认清这样的大趋势,积极应对,趋利避害。

中国传统文化中饱含许多公益慈善方面的中国智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全人类 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中国方案,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自信。我们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中优良的公益慈善精神,更要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公益慈善事业。

在国际交往中,政府、企业、公益组织都有 互相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各类公益慈善组织的作用,发挥红十字会、慈善总会、各 类基金会的作用。公益慈善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人类命运共 同体建设方面,公益慈善组织具有巨大的潜力,我们要充分利用好。

[责任编辑: 李翠红]

关闭窗口

 

山东工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滨海中路191号综合楼11层


电话:0535-6904949  邮编:26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