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院
 
 首页  学院概况  党群工作  本科教育  研究生(MPA)教育  学科科研  学团工作  师资队伍  人事人才  国际交流  校友之家  中国第三次分配研究院  首页  新闻通知  师资队伍  招生信息  教学培养  学位管理  学员活动  校友之家  教学改革工程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  学科科研  党建之窗  学生园地  常用文件  校友园地 
 

学院新闻

通知公告

教育教学

科学研究

党群工会

公益慈善特色

   
山东工商学院人才引进与管理办法(试行)
2017年01月14日 16:13  

山东工商学院人才引进与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与管理工作,加快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根据上级有关政策,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人才引进坚持德才兼备、保证质量的原则,坚持按需设岗、突出重点的原则,坚持公开招聘、聘约管理的原则,着力引进学科建设需要的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及其他优秀人才,努力建设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与高水平大学建设相适应的高水平人才队伍。 

第二章 引进对象 

第三条 根据岗位设置,引进对象分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优秀博士三个层次,ABCDEFG七种类别。 

(一)学科带头人

A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人选; 

2.“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人选; 

3.“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 

4.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5.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主持人; 

7.近五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前2位或二等奖首位,或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首位人员,或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类/人文社科类)一等奖首位,或省部级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首位;

8.其他相同层次人才。 

B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泰山学者特聘教授(海外特聘专家); 

2.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3.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主持人; 

5.近五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前2位,或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类/人文社科类)二等奖首位,或省部级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首位,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首位; 

6、其他相同层次人才。(二)学术带头人  

C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具有博士学位、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2.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 项,且首位发表学校认定的本学科A类期刊论文2篇; 

3.近五年,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类/人文社科类)二等奖前2位或三等奖首位,或省部级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前2位或三等奖首位,或省部级科技进步/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前2位或二等奖首位。 

D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具有博士学位、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2.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教学基金项目1项,且首位发表学校认定的本学科A类期刊论文1篇; 

3.近五年,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类/人文社科类)三等奖前2位,或省部级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三等奖前2位,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前2位或三等奖首位。 

E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2.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教学基金项目1或主持省部级有资项目 2 项,且首位发表学校认定的本学科A期刊论文1篇; 

3.近五年,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类/人文社科类)三等奖前2位;或省部级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三等奖前2位,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前2位或三等奖首位。 

(三)优秀博士

F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具有博士学位,专业符合我校需求; 

2.近五年首位(或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以下同)发表本学科论文SCI一区1篇或二区2篇、或发表本学科ESI高被引论文1篇、或发表SSCIAHCI源刊论文2篇、或发表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论文1篇,或作为主持人完成或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或获得省级及以上优秀博士论文,或优势学科、重点学科急需的相当水平人才。

G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具有博士学位,专业符合我校需求; 

2.近五年首位(或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发表学校认定的本学科C类期刊论文1篇,或首位发表学校认定的本学科D类期刊论文3篇。 

第四条 全职引进的A类、B类人才原则上不超过55周岁; C类人才原则上不超过50周岁;D类人才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E人才原则上不超过40周岁;FG类人才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其第一学历原则上为全日制本科。 

第五条人才引进鼓励采取人才团队引进形式。人才团队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国家级创新团队,第二层次为省级创新团队。第一层次人才团队成员中,领军人才、核心成员达到A类人才的不少于1人;第二层次人才团队成员中,领军人才、核心成员达到B类人才的不少于1人。 

第六条 学校鼓励根据学科、专业发展需要,以合作研究、定期讲学、编外聘用等方式非全职引进(柔性引进)人才。柔性引进人才原则上限于第一层次,年龄可适当放宽。 

第七条 人才引进中的特殊情况,需经校党委会研究确定。

第三章 引进待遇

第八条 对全职引进的人才,提供如下待遇:

 

第九条引进人才住房待遇分校内、校外两种情况。在学校住房(包括学府小区)有房源的情况下,享受学校提供住房的,可按引进人才的层次确定相应购房补贴。如引进人才到校外购买商品房,可按校内购房补贴的双倍确定相应的购房补贴。夫妻双方均符合条件调到学校,学校只提供一套住房。其他情况学校具体研究决定。

第十条 学校可以为D类及以上人才解决配偶工作,符合上级有关规定的可以办理调动手续;E类、F类人才配偶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者,符合上级有关规定的可以办理引进或调动手续。 

第十一条 引进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博士,任现职以来科研业绩达到C类人才条件,经本人申请和学校批准后,五年内享受教授(专业技术四级)岗位津贴待遇。期间可以参加学校职称评审和岗位聘任,晋升至教授并且聘至专业技术四级以上岗位的,岗位津贴按照新聘岗位等级执行,五年内未能正常晋升教授的,取消教授待遇。 

第十二条 引进的博士,任现职以来科研业绩达到E类人才条件,经本人申请和学校批准后,五年内享受副教授(专业技术七级)岗位津贴待遇。期间可以参加学校职称评审和岗位聘任,晋升至副教授并且聘至专业技术七级以上岗位的,岗位津贴按照新聘岗位等级执行,五年内未能正常晋升副教授的,取消副教授待遇。 

第十三条 对全职引进的各类人才,除享受引进待遇外,符合学校凤凰人才工程条件的,可按规定参加评审,通过后享受相应待遇。 

第十四条 人才团队引进中的团队成员如符合上述人才引进标准的,可享受相应层次人才待遇。其他待遇根据实际情况协商确定。 

第十五条 柔性引进人才在学校工作期间,学校提供免费住房。根据其岗位及承担并完成任务情况,学校分别提供岗位津贴和绩效津贴,具体标准由双方协商。 

第四章 引进程序 

第十六条 学校根据需要编制年度人才引进计划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七条 学校引进人才需遵循下列程序:

(一)资格审查

收到应聘申请后,人事处会同相关院(部)根据学校年度人才引进计划及专业要求,对应聘人员相关信息、资料进行核实,确定相应层级应聘资格。 

(二)考察面试

A类、B类人才由学校学术委员会审议并提出聘任意见;C类、

D类人才由院(部)学术委员会审核、党政联席会议研究,由校学术委员会审议并提出聘任意见;其他层次人才由院(部)学术委员会审议、党政联席会议研究提出聘任意见。 

C类及以下人员的考察,均需组织由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相关院(部)、学科、专业人员组成的面试专家小组(不少7人),进行试讲、答辩等面试环节。 

(三)学校审定

人事处对各院(部)提交的人才考察及引进意见汇总、把关后,提出人才引进方案,报学校党委会研究审定。 

第十八条 学校将拟引进人选情况公示无误后报省人社厅备案。 

第五章 聘用与考核 

第十九条聘用程序 

拟引进的人选,经上级主管部门核准后,可以按人事工作相关规定办理入校和聘用手续。 

(一)各院(部)与拟聘人才协商确定聘期目标及工作计划;(二)各院(部)将拟聘人才聘期目标及工作计划报送人事处备案; 

(三)人事处与拟聘人才双方签订聘用合同,首聘合同期限5年(柔性引进人才聘期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第二十条 考核办法 

(一)学校根据聘任合同,对引进人才进行聘期考核。考核合格者,可继续聘用,考核不合格者,不再续聘,学校按合同约定收回有关待遇; 

(二)相关院(部)和部门组成考核小组,在聘期结束前3月提出考核意见并报人事处,人事处将各单位情况汇总后报学校研究,并提前1个月书面通知受聘人才考核结果。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二十一条学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负责人才引进工作。 

各院(部)负责拟订并向学校人事处提交本单位年度人才引进计划。人才引进计划经学校批复后,各院(部)负责人才引进的具体工作。学校实行人才引进工作目标责任制,把人才引进工作列为各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此前有关文件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人事处负责解释。

附:山东工商学院人才引进协议书

 

 

 

方:山东工商学院

: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山东工商学院人才引进与管理办法》,甲方同意乙方作为人才来校并在甲方相应的教学科研岗位上工作。经甲、乙双方平等协商,自愿签订本协议,共同遵守如下条款: 

一、聘用期限

聘期为5年,聘期起止时间:日至 

日。 

二、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甲方根据国家及甲方的规章制度对乙方实施管理。甲方原则上不批准乙方在协议服务期内提出的辞职、自费出国、调离甲方等申请。乙方服务期内访学进修、做博士后或因其他原因未能在岗工作的,按照实际不在岗工作时间顺延服务期。 

(二)甲方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办理乙方到甲方工作涉及的人事接收(含调配、录用)等手续。 

(三)甲方根据法律、法规、政策及学校规章制度支付乙方工资、津贴,提供相关福利待遇等。 

(四)甲方提供给乙方安家费万元,购房补贴万元,科研启动费万元。安家费在甲方为乙方办理完所有入职手续后一次性发放给乙方;购房补贴采用分期发放的方式,聘期内第一年发放购房补贴总金额的70%,其余部分待聘期考核合格后发放;所有补贴和经费等均为税前金额,按照国家规定,其个人所得税由个人负担,并由学校财务代扣代缴。 

(五)甲方(同意/不同意)为乙方的配偶安置在校内工作。 

(六)甲方(同意/不同意)为乙方提供周转房,租金/年,租期月,租金由乙方承担。 

三、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乙方享有本协议约定的由甲方提供的相应条件和待遇的权利,同时承担本协议约定的义务和责任。 

(二)乙方须遵守甲方规章制度,服从甲方的工作安排,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完成聘期目标规定的工作任务(见学校相关规定)。 

(三)乙方保证在甲方接收(含调进、录用期间)前向甲方提供的政治思想、工作表现、工作履历、身体状况、学历学位和科研成果、与前任工作单位解聘或前任工作单位同意乙方兼职等情况属实。若乙方提供的情况失实,甲方有权予以辞退,乙方须退回甲方提供的住房(具体实施办法按辞退时甲方相关规定执行)、安家费、购房补贴及科研启动费等,照顾性调入或聘用的配偶同时调出或解聘。 

(四)乙方在聘期内申请调离或辞职,经甲方同意后,乙方须退回甲方提供的住房(具体实施办法按辞退时甲方相关规定执行)、安家费、购房补贴及科研启动费等,照顾性调入或聘用的配偶同时调出或解聘,并按服务年限差额支付5000/年的违约 金。 

(五)乙方首次聘期期满的考核结果,作为续聘和调整待遇的主要依据。考核不合格者或拒绝参加考核者,不再续聘,乙方须退回甲方提供的住房(具体实施办法按辞退时甲方相关规定执行)、安家费、购房补贴及剩余科研启动费等,照顾性调入或聘用的配偶同时调出或解聘。

(六)乙方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甲方的各项规章制度。乙方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甲方的各项规章制度等被甲方辞退的,按乙方违约处理,适用本协议第三条第三款的相关规定。如因乙方原因导致第三方要求甲方承担法律责任的,甲方可向乙方追偿。 

四、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各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五、本协议的签订地及履行地为山东工商学院。本合同履行过程中如发生争议,甲乙双方均可向协议履行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六、本协议自甲、乙双方负责人签字并盖章之日起生效。

方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山东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山东工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滨海中路191号综合楼11层


电话:0535-6904949  邮编:26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