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党群工作作用明显,教风学风进一步改善
切实加强了党的领导,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规范了“三会一课”制度,圆满完成“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各阶段任务。荣获“纪念建党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合唱比赛”二等奖。学生党支部被评为2016年度先进基层党支部。举办“崇德重教,尊师尚学”主题教育活动,教风学风得到明显改善。
二、专业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2016年11月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群)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培育建设专业(群),争取到每年200万元的专业群建设资金。
三、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突破公共管理一级学科没有硕士点的局限,依托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和应用经济学三个一级学科,成功设立“社会保险管理”交叉学科硕士。这也是全国第一个“社会保险管理”硕士点。不仅为公共管理学科开展研究生教育奠定了基础,也进一步凸显了我校社会保障学科在社会保险管理服务方面的优势与特色。
四、学科建设稳步开展
公共管理学科被学校确定为支持建设学科,召开两次学术会议,傅志明教授被增补为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人才测评分会副会长。
五、科学研究成绩喜人
获批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科研经费突破100万元,获1项山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获批一项省级教学改革重点项目。
六、新型智库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研究中心”被确定为山东工商学院新型智库,完成2项智库成果。《中国社会保险管理服务发展报告(2-14-2015)》于2016年12月21日在北京发布。
七、实践性教学成效显著
我院老师获得第七届“调研山东”社会调查活动三等奖一人次;参加全国高校模拟集体谈判大赛,我校两支代表队分别获得了劳方二等奖、资方三等奖;我院学生何宗显等作品《烟台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现状与居民需求调查研究》荣获首届全国大学生城市管理竞赛一等奖,指导教师吴波副教授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强化实验教学团队建设,加强教、学、研、用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未来申报重点实验室基地打好基础,准备好第一手资料。
八、师资队伍结构日趋合理
学院本年度共引进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人,现全院41人,专职教师33人;博士15人(行政3人),占全部教师36.6%,占专职教师的36.3%;博士在读6人;进一步改善了师资队伍结构。
九、学生工作亮点多
本年度我院学生团队在省级比赛中,获银奖一项,铜奖一项;在国家级比赛中,获金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本年度有13个学生团队在国家级创新创业实训项目中获批立项,占全校获批总数的近1/4;学院获得2016年度心理健康宣传月最佳宣传奖;2016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96%以上。
十、社会服务框架已构成
学院积极开展服务地方的工作。2016年3月24日与烟台市民政局合作建设烟台市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基地;5月20日与莱山区黄海街道办事处合作建立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围绕党员干部培训及社区服务活动做好对接,积极组织志愿者推行“惠行16”活动;7月1日,学校与芝罘区人民政府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芝罘区人民政府合作成立“区域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与烟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现已基本形成地级市、县级市、街道办事处三级政府合作框架。此外,学院老师为企事业单位开展培训服务17项,50人次。
公共管理学院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