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要研究领域及方向
(1)本研究中心的主要科研领域
本研究中心旨在加强我校与烟台市芝罘区委、区政府的合作共建,加强与烟台市民政局关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合作力度。主要致力于城市治理和区域治理领域研究,重点面向芝罘区新型城镇化进程和区域一体发展事务,研究解决新形势下芝罘区城镇工作科学管理的体制机制和城市公共服务问题,探索解决城镇化进程的区域支撑、区域影响和区域公共问题治理,为进一步开展烟台区域性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战略和管理研究奠定基础。探索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构建烟台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育基地和实训基地。
(2)主要研究方向
根据校地合作共建和芝罘区委区政府需要,重点围绕六个方向开展研究。城市基础设施与主体功能区建设、城市社区工作与公共服务绩效管理、城市资源环境管理、城市政府工作和维稳应急管理、区域公共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等。
主要特色是重点抓取资源环境、公共服务等重要变量和管理改革,探索芝罘区新型城镇化进程和建设高品质城市之路,推动该区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有机互动、协调共进之路,推进区域性城市建设发展,提升烟台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素质。从国家和山东省发展战略规划以及烟台市政府工作目标看,这是当前新型城镇化与区域治理研究的前沿问题和重大命题,在公共管理学术研究领域处于前沿地位。相关研究具有指导解决芝罘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市工作问题的重大现实意义和决策智囊作用。
2、中长期发展目标及规划
(1)研究中心的中长期发展目标
该中心依托我校经管优势和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加强与芝罘区、市民政局合作共建力度,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研究,努力构建服务芝罘区城市管理工作和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思想库和智囊团,最终成为推动芝罘区城市工作和各项事业的政策研究咨询高地、项目资源开发培育基地、才智引进交流服务基地。把中心建设成为烟台市校地双方合作共建区域城市发展研究院等新型智库机构的重要载体和支撑平台,成为半岛地区有特色有影响力的研究服务品牌。
——政策研究咨询高地。针对芝罘区政府城市工作和各项管理服务事业的重点、热点与难点问题开展调查和理论研究,收集比较国内外城市工作动态和城镇化发展信息,为芝罘区城市工作科学决策提供建议和咨询意见,为各级各部门推进城市工作提供参考;参与区政府城市工作、发展规划有关文件、报告的起草。
——项目资源开发培育基地。协助开展城市管理服务工作目标责任制、功能园区、市政设施、人口社区管理、环境卫生、文明城市、智慧城市、生态城市等公共项目评估工作;积极申请承接政府规划的研究课题和其他社会研究项目。
——才智引进交流服务基地。协调整合资源组织开展城市管理服务所需的人才引进和培育培训项目;承办区域性城市发展高端论坛,为城市工作搭建交流合作与服务平台,努力建成芝罘区城市发展工作的重要思想库和智囊机构。
(2)发展规划
在5—10年内,与校地合作共建区域城市发展研究院相协同,与学校学科建设和新型智库机构发展规划相适应,在科学研究、政策建言、人才培养、社会服务、舆论引导等方面发挥重要功能。既作为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建设发展的重要构成,又成为学院和学科服务地方区域发展、打造我校区域城市发展院等新型智库品牌的重要手段和才智支撑。
长期规划:
①围绕人才要素,建设一支精干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和才智力量。拓展到重点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进修渠道,实现研究队伍全部博士化,提高国际化水平。采取开放式学术沙龙、论坛等灵活研讨形式,加强团队研究能力,提高重要城市问题和区域治理的科学研究水平。进一步引进高级人才,充实科研团队的才智力量。
②结合实际问题,联合筛选和组织攻关一批重大研究项目。加强社会调查,与芝罘区委区政府定期开展交流咨询会谈,双方联合商定需要重点攻关的横向研究项目。研究中心负责组织研究力量,实现科研骨干和实务干部密切协作,推进项目开发和研究落实。
③围绕成果转化,推出一批标志性、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定期集中研究能量,产出高水平、成系列的论文、报告、数据和信息。通过研究咨询报告、向领导呈送成果简报等政策建言形式,扩大研究成果的转化利用,提高成果被上级领导机构采纳比率。通过重要期刊报纸文章和各种论坛及社会舆论引导,扩大成果社会影响力。
④加强激励保障,构建一套实际有效的科研管理机制和工作措施。制定首席项目专家制度,形成首席专家负责的科研项目和团队管理机制。制定重大成果奖励制度,提高出成果、出人才的激励水平。加强改善科研、办公条件,做好后勤,保障人才可持续再生产能力。
⑤加强科研回馈教学和专业人才培养能力,提高研究中心服务学校发展、服务社会事业两个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推动研究进讲堂和研究展示,鼓励研究人员和联系政府业务干部向在校学生展示讲解研究成果,提高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鼓励研究人员和研究团队在专业学生、政府业务部门之间充当重要桥梁,培养学生了解社会、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价值情怀和操作能力。
3、主要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的结构分布情况
(1)职称结构
研究团队以教授、副教授为主体,建设高层次研究团队。
教授人数: 1,占比17%
副教授人数:2,占比33%
讲师人数: 3,占比50%
(2)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上,以中青年为主体,年富力强、实现可持续发展。
50岁以上:1,占比17%
36—40岁:3,占比50%
35岁以下:2,占比33%
(3)学历结构
努力实现全部博士化,学历学缘结构较好。
4人具有博士学位,占66%;2人博士在读,占34%。博士比例将达100%。
4、近五年科研成果情况
(1)近五年承担的国家及省部级有资科研项目
①于秀琴,2项:
县级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评估及提升对策研究,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2014.11-2016.12,2万
基层政府服务力评估研究,2011.09-2014.04,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9万
②蔺雪春,2项:
民生实践认同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机制完善研究,2012.05-2014.0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8万
政府创新视角的地方生态文明实践动力机制及其优化研究,2012.2-2014.12,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7万
③甘金球,1项: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冲突的潜在风险研究,2012.2-2015.7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7万
科研进帐经费总额,25万。
(2)成果被采纳情况
于秀琴教授承担的教育部项目“基层政府服务力评估研究”成果被烟台市目标考核管理办公室采纳。
蔺雪春发表的《通往生态文明之路:中国生态城市建设与绿色发展》一文,被《红旗文摘》2013第7期转载,被《中国人民防空》2013年第12期转载。
蔺雪春《政府创新视角的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动力机制及其优化研究》成果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成立的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会采纳。
2011-2015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一览表
序号 |
项目编号 |
立项年度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类别 |
级别 |
项目来源 |
经费 |
进展 |
1 |
11YJA630181 |
2011 |
基层政府服务力评估研究 |
于秀琴 |
纵向 |
部委 |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
9 |
结项 |
2 |
2011RKGA7062 |
2011 |
基层政府服务力评估研究 |
于秀琴 |
纵向 |
省级 |
山东省软科学项目 |
2 |
结项 |
3 |
|
2014 |
县级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评估及提升对策研究 |
于秀琴 |
纵向 |
省级 |
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 |
2 |
在研 |
4 |
2012M510038 |
2012 |
民生实践认同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机制完善研究, |
蔺雪春 |
纵向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
8 |
结项 |
5 |
12YJC710038 |
2012 |
政府创新视角的地方生态文明实践动力机制及其优化研究 |
蔺雪春 |
纵向 |
部委 |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
7 |
在研 |
6 |
12YJC630048 |
2012 |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冲突的潜在风险研究 |
甘金球 |
纵向 |
部委 |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
7 |
在研 |
2011-2015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获奖一览表
序号 |
时间 |
获奖人 |
项目名称 |
类别 |
等级 |
批准机关 |
位次 |
1 |
2014 |
于秀琴 |
基于自我设计与开发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省级教学成果奖 |
三等奖 |
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评审委员会 |
2/10 |
2 |
2013 |
甘金球 |
教授委员会:学术权力主导的高校内部管理体制 |
省社科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评选委员会 |
3/3 |
3 |
2011 |
甘金球 |
制度·体制·机制——高等学校教授委员会制度研究 |
省社科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评选委员会 |
5/7 |
4 |
2014 |
甘金球 |
地方性财经院校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研究与实践 |
省级教学成果奖 |
二等奖 |
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评审委员会 |
6/7 |
5 |
2013 |
甘金球 |
制度·体制·机制——高等学校教授委员会制度研究 |
第六届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教育部 |
5/6 |
6 |
2014 |
甘金球 |
决策·执行·监督——高校内部权力制约与协调机制研究 |
省社科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评选委员会 |
6/6 |
7 |
2015 |
蔺雪春 |
通往生态文明之路:中国生态城市建设与绿色发展 |
省社科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评选 |
1/1 |
8 |
2011 |
蔺雪春 |
阳泉日报社晚报部记者绩效考核体系的改进策略研究 |
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
|
省政府学位委员会、教育厅财政厅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