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将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寄语精神、《论党的青年工作》、《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一、二卷)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指引和生动教材,进一步动员引领青年学生在投身基层建设、服务家乡发展中坚定信念、增长本领、作出贡献。公共管理学院于寒假期间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自活动启动以来,公管学子积极响应号召,深入基层群众,聚焦国情社情民情,共绘发展新篇。
暖心志愿:投身志愿活动,弘扬服务精神

学院学子参与春运志愿服务活动,数百小时暖心守候,服务旅客超万人次,实践团队以青春热忱温暖城市交通脉搏,用实际行动温暖返乡游子归途,充分展现新时代青年责任担当。
在长子县及部分乡镇春运志愿服务岗位,团队队员综合运用“能源经济与管理”“海洋经济与管理”“服务经济与管理”优势特色学科知识,为旅客们提供客流疏导、解答问询、购票指引等全方位服务,全力保障春运期间乘客出行便利。
文化传承:青年返乡践履,文化传承绽光
学院鼓励学子走进陶瓷文化,开启一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实践调研之旅。实践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用青春与智慧为琉璃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展现出新时代大学生的卓越风采。
在淄博市琉璃陶瓷博物馆,队员们坚持思辨精神,感悟陶琉文化历史底蕴,共同探讨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现实意义,体会陶琉向美而生、与美同行的别样风采,用实际行动宣传淄博的热情与陶琉文化的魅力,助力淄博“超级文化IP”建设。
乡村服务:学子返乡服务,青春筑梦前行

学院积极引导学子将个人成长与家乡发展紧密结合,在乡村,实践团队以知识反哺热土,将目光投向乡村,将脚步迈向乡村,从基层做起,从驻足旁观转向亲身实践,将调研数据化作行动指南,在躬身实践中锤炼担当,以青春之我赋能乡村振兴新图景。
在滨州市滨城区,队员们深入了解村庄发展规划、产业布局以及发展面临主要困难,深切感知乡村振兴脉搏,探索多元助农路径,以数智赋能推动乡村振兴。
青年担当:守护非遗之美,弘扬传统文化

学院组织学子利用寒假返乡的机会,围绕文化传承开展调研。实践团队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坚持以文化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为牵引,通过校地联动、共建共享,进一步推动黑陶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青春之力焕新非遗传承。
在齐河县黑陶制作工坊,队员们解锁齐鲁非遗文化品牌,走近“山东手造”,躬身体悟黑陶"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的独特优势与鲜明特色,助力黑陶文化未来发展路向探索创新,共同探讨文化传承新路径。
青鸟计划:“青鸟”衔冬暖,实践绽芳华








学院收到来自淄博市、德州市、临沂市、济宁市等地的表扬信,来函来信对白彦杰、李彩阳、李烨欣、张恣晨、李春丽等在“青鸟计划”中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杨安琪、黄庄园、孙雨辰等获得优秀标兵,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学院学生深入政府机关、乡镇企业及街道社区,扎根基层,服务百姓。他们充分发挥专业特长,进行岗位实习实践、乡情民情考察,服务家乡建设,行走美丽山东。通过实践,学子们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还深刻感受到企业文化的魅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基层政府,学生们扎根基层,协助处理相关事项;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委社会工作部,学生们深入社区,帮扶社区人员;在济南市章丘区人社局,学生们开展就业帮持工作;在淄博市塞理镇,同学们聚焦乡村振兴主战场,踊跃参与基层治理重点工作,为家乡做出卓越贡献。
展望未来:青春之力续写新篇章
未来,学院将持续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以赤子之心感知时代呼吸,在笃行实干中淬炼青春,在服务奉献中担当使命,执“实践”之笔,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