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五音戏文化,加强非遗剧种保护传承,7月28日至8月1日,我院“声生不息”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五音戏艺术传承保护中心开展“对五音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在传承保护中心,实践团队与五音戏演员围绕五音戏展开深入探讨。五音戏表演极为细腻且生活化,擅长刻画人物内心与表达情感,其唱腔柔美婉转,有“北方越剧”之称。在表演形式上,五音戏存在半说半唱及“旱地拔葱”等独特唱法。与其他剧种相比,五音戏在表现女性角色柔美上独具特色,部分花旦戏与越剧相似但有鲜明个性。同时,五音戏也紧跟时代步伐,排演了诸多现代戏,不断丰富剧种的表现形式。

在五音戏的受众与传承方面,五音戏演员表示,近年来五音戏的受众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传承中心通过商演、巡演、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推广,并积极利用多媒体平台进行传播,扩大五音戏的影响力。在创新方面,五音戏演员认为需要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在内容、形式、传播方式上不断改进,让五音戏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活动期间,实践团队参观了鲜樱桃纪念馆。那一件件承载着岁月痕迹的物品,让成员们对五音戏的历史传承有了更为直观且深刻的认识,仿佛能透过这些物件,看到当年鲜樱桃先生在舞台上的风采。

通过此次活动,实践团队深入了解五音戏的价值与挑战,提升文化传承保护的自觉意识。作为新时代青年,团队成员愿以自身为桥梁,发挥专业优势,为非遗剧种五音戏的创新发展注入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