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logo.png

首页

公益慈善学院

首页 > 公益慈善学院 > 正文

赵新峰教授在公共管理顶级期刊《公共管理学报》发表论文
2023-10-09 08:44 作者:刘文 审核:李记林 编辑:朱文双 

近日,我院赵新峰教授在《公共管理学报》最新一期发表论文:《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的生成逻辑与实践路径》,实现了我院在公共管理领域顶级期刊发表论文的新突破,也是我院公益慈善特色研究取得的一项标志性成果。论文从慈善到第三次分配——中国特色本土化范畴的提出,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的制度内核与典型特征,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的微观层级及外部联动,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与企业-市场-政府三元协同,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等五个层面系统展开,深入阐述和分析了关于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的生成与发展问题,对于我国第三次分配领域的研究具有基础性的推动和引导作用。

论文简介:第三次分配作为中国特色的本土化范畴,是中国传统文化、西方当代文明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融合互鉴的自主性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除了有现代西方公益慈善的一般共性特征之外,还具有典型的制度共同体基础、科学的共同富裕内涵导引和以促进“人”的现代化为本质特征的价值内核。在宏观层面,第三次分配与初次分配形成向上的中介联动效应,有助于矫正和提高小集团内部初次分配环节的工资福利,进而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在市场之外,第三次分配对政府主导的财政再分配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典型的互补效应和替代效应。第三次分配与初次分配及再分配“三阶”分配互通联动,企业、市场、政府三元协同,形成资源的宏观最优分配格局。企业层面,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的高质量发展客观上需要慈善捐赠企业从“租值经济”向创新转型;市场层面,第三次分配需要与市场充分就业“鲍莫尔效应”相协同;政府层面,第三次分配需要与城乡普惠型社会保障体制建构相协同。第三次分配的高质量发展具有典型的阶段性、长期性、复杂性特征,现阶段必须大力鼓励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第三次分配创造充足的物质条件,引导以企业为主的第三次分配向人人参与型的多层级、多路径第三次分配转型,强化中西方慈善的交流互鉴与价值引领,使第三次分配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共识、社会责任与生活方式。

作者简介:赵新峰,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山东工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公共经济与公共财政、区域协同治理;程世勇,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城乡贫困问题研究。

来源:《公共管理学报》2023年第3期

关闭窗口

 

山东工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滨海中路191号综合楼11层


电话:0535-6904949  邮编:264005